loaging    LOADING.....
歡迎來到BeClass線上報名系統 !
免費、快速、簡單,輕鬆製作線上報名系統!
站內搜尋 承辦人員登入  · 註冊
最新活動 · 熱門活動 · 地圖搜尋 · 報名表範例 · 系統問題 · 功能說明
線上詢問留言
留言提問

[心平衡工作室] 2024 治療師狀態修煉工作坊:結合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本期增一場進階應用-失落與悲傷)

活動說明

2024 治療師狀態修煉工作坊:結合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

(本期增一場進階應用-『失落與悲傷』

(for 諮商或治療專業人員)


你想自然而然且安全地學會促成「狀態」改變的經驗式方法嗎?
你想學習經驗式介入但又不希望放棄自己原本所擅長或偏好的理論觀點嗎?
你想要鍛練自身運用經驗式治療的「肌肉」力道強度及感受其中紋理細膩度嗎?
又或者,你是想要在實務上有更寬廣的方式來運用自己這個「人」呢?
還是,你較偏好找到自己的最佳狀態更甚於單純模仿大師的技巧呢?
除了傳統途徑的反思覺察與修通,你知道還有途徑能幫自己超越過去經驗的限制嗎?
你知道在治療者狀態的修煉過程不只能學到經驗式治療技巧、還有助於你把過去所學的某些技巧再淬煉過嗎?
你想學到在實務中活用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含催眠)的方法學嗎?
你想要經驗到自己還有更多潛能或沒想過的可能嗎?

    或許你早已知道大腦的神經連結會因重複「經驗」而改變,或許你也知道人很小時就有「召喚」記憶的能力、經驗可以再被經驗或以不同方式經驗。也或者,你學習認知行為治療或其他治療法時曾練習過引導式想像、或在其他取向中學習過數種經驗式技巧(或含超個人心理學偏好的體驗方法)....,或是,你在相關技術書中曾經讀到過矛盾意象法或嘗試運用過它、甚至你在學習家族治療的策略學派時已看過多種具治療性雙重束縛的策略...。又或者,你已經知道這些方法都在創造讓案主有新狀態新經驗(體驗)、家族治療時用以促成家庭成員有新的互動經驗等。
    上述,都可以與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催眠的原則或方法有關、而且重要原則的掌握會有助於你更整合地且更自然彈性並創意地活用它而這些,無法只透過「知道」而學習,而是透過自身經驗(體驗)來學習體會到重要原則與開展細膩度。治療師狀態修煉工作坊,就是希望透過自身狀態體驗,練習也學習到相關原則與技巧。且持續運用於自身,會有助拓展成長或自我修通,並可持續精緻化與深化,所有技巧也會由你自身經驗出發,而有機會再發展出屬於你自己風格的變化。

工作室每年暑期的密集修煉,每年有主要內容但也有所調整,今年並新增一堂進階應用
如果你想在原專業基礎上來拓展經驗式治療介入的選擇以增加治療效能、或是想要更精緻細膩的運用自身
 ~~歡迎來透過自身實際練習體驗,真實且自然地拓展專業及個人成長~~


7/13, 7/20, 7/27, 8/3, 8/10 (六)五場次工作坊,共20小時 

(四場累進性練習體驗的實體密集修煉、及一場進階應用工作坊)

~實體最能多重次體會、可練習與你原本所學的諮商治療完美結合~

小班實體精緻訓練<確定開班>

帶領者:翁令珍博士(諮商心理)

心理諮商/治療及諮商督導已超過二十年的資深工作者、以及訓練者

(含十多年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催眠的深化體會及在諮商治療的整合應用)

本系列適合對象

  1. 對經驗式治療感興趣之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的專業人員(含相關系所正實習中或已具實習經驗的研究生),原先偏好或擅長的諮商/治療理論取向不拘但願意對經驗抱持開放態度,除了運用口語,也願意體驗並運用感官經驗、身體姿態與手勢、及情緒感受等,且能參與演練與體驗。
  2. 學習過人際歷程取向具有歷程敏感度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的實務工作者(含相關系所正實習中或已具實習經驗研究生),可透過本工作坊的練習與體驗,拓展體會專業與自我成長同時並進之可能,並可進一步熟悉如何結合運用經驗式治療的實務原則與技巧於人際歷程取向實務中。
  3. 已有自己工作模式之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的實務工作者(含相關系所正實習中或已具實習經驗的研究生),願意對經驗抱持開放態度、並能參與演練與體驗,可先透過自身經驗式學習而體認到經驗/體驗成分對個人狀態的影響,依自身需要學習重要原則、方法與技巧。

過去參與者的回饋供參考(主摘自匿名回饋單)::過去參與者為 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或同時為輔導教師。)***本工作坊為針對諮商治療專業人員,未限定是心理師

  • 去年參加老師的暑期「治療師狀態修煉工作坊」收穫良多,覺得不論是在自我狀態的調整、對服務對象狀態的覺察與工作推進上,都有很多幫助!(參與者2024回來報名其他課程時主動附上的回饋)
  • 在自費案上特別好用。(參與者回來個督時的主動回饋)
  • 謝謝老師的帶領,讓我們能在充滿滋養的環境下學習新的東西,感覺非常安全且美好 透過研習不僅學到新的技術,開啟了更多深入感官經驗的方式,更整合了自己的內在經驗和資源,謝謝老師!!
  • 工作幾年難免有個人內在疲憊的狀態,抱持著來休養兼學習的心情來參與課程,有雙重的收穫。透過老師對整合的熟捻帶領,可將自己各種不同取向的學習經驗做一個統整、融會貫通,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並強化治療師個人的主體經驗體會,再將這樣的經驗化成個人技能。推薦大家在自己的適當時機來體驗~
  • 在課程中老師深入淺出的介紹艾瑞克森的概念為基礎,透過每一次打開感官感覺進行細緻化的體驗練習,將會深刻地感受到內在中有參與者與觀察者的互動經驗,不論是想在實務工作中嘗試應用經驗式治療或是想透過課程來開展、整合內在狀態的專業夥伴都非常適合!
  • 這堂系列課程有許多體驗,也因著每個人體驗到的不同,又或是許多感受礙於語言的侷限性不容易分享與訴說。不過,在過程中可以收到自己專屬於自己的禮物,無論在治療師的部份和自己的部份都會有所收穫。
  • 成為一個助人工作者,除了語言、理論、技術之外助人者本身也是助人工具的一環,在經驗式治療的工作坊中,讓我更拓展自己,透過體驗與分組的練習,細緻的去重新經驗自己的每一個部分,對於自我也對於助人工作中的自己能有更多覺察,也因此能調整自己的狀態,給予自己更多接納與能量。
  • 無課堂中,在老師整合取向和重視經驗主題取向的帶領下,能融會貫通整合新舊學習,很謝謝老師的帶領。 能在工作幾年後,有這樣可針對治療師狀態的進修課程是蠻特別的,而且蠻能符合個人內在需求。 感覺市面上很少有這樣的課程,但我覺得對治療師是很核心重要的進修學習。 真是謝謝老師的安排~
  • 謝謝老師帶領著治療師成員們整理自身感受並做運用,這個過程中很像在經歷一場團體治療,過程與結束時都收到滿滿的禮物。
  • 謝謝老師每次去工作室都有充電的感覺
帶領者規劃此系列訓練之說明

    或許諮商治療專業人員知道我人際行為歷程研究與實務的專長、且長期帶領人際歷程整合模式的訓練與督導,關注心理治療「共通因素」的人際歷程整合模式也是我二十多年專業實務的喜愛與很深的根本,我的個人生活、我的整合、以及過去研究經常與此有關,也由此拓展並繼續整合,長期成長並發展了自己的特色。而在博士後幾年的2010年開始並持續至今,我所學習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催眠接著對我產生重要影響,包含繼續拓展(或修通)我個人的更多面向(或要稱作個人議題)及影響著我所做的專業實務-涵蓋:心理諮商/治療、督導、及教學/所帶的訓練,我各發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整合。我的其中一個持續發展的特色就是,經過越多年就越朝向更經驗式、更貼近案主的量身定做,這當中有很重要的部份就是來自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含催眠)的養分。所以,大致也可說,原本的人際行為歷程研究者暨人際歷程整合模式的資深工作者,遇上艾瑞克森催眠/經驗式治療,這樣的交集經過十多年之後,成就了我目前在專業上的獨特樣貌。

    如果說,當初吸引我連結人際歷程取向與基模治療的是「矯正性情緒經驗」,那後來吸引我連結人際歷程整合模式與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的就是「經驗(體驗)」本身。對我而言,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是受到催眠啟發的多層次溝通,這本身有很大部分是「歷程」而不只是語言內容,而無論如何採多層次溝通、以及案主接收到是哪些部分,都是要創造一種「關鍵性經驗(體驗)」,即整個歷程中所主要溝通的須促成某種概念的體現(conceptual realization),經驗(體驗)的本身才是創造成長與改變的核心。(在我看來,人際歷程取向提供『矯正性情緒經驗』時,本質上也像在做『關係的經驗式治療』。)

    會有工作室團督夥伴詢問在體驗案主時所體驗到很有感的技術來自哪裡、也曾有工作室讀書學習會或實務工作坊成員詢問訓練過程體驗活動當中我用到的技巧是什麼,我每次都覺得難以回答,因為那些對我而言不單只是技術,而是我為了促成當下的某些經驗(體驗)而做(而且即使有時表面看來像是同樣技術,我仍是為現場案主/參與者做了我當下覺得最適合他的量身調整),我並不希望它們被簡化為單純的技術來學習,而且,我也覺得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透過「經驗(體驗)式學習」,所以我在工作室帶領的團督,一直有提供「案主體驗-現場實作」作為成員們的選項之一,主要也是希望他們能在自身體驗中也接收到我想傳達的,因為這些也會超過我語言所能教導所能分析。(並且當然,我們的團督很重視現場心理上的安全、且永遠讓成員有選擇,這樣才符合人性共通需要/也是歷程須滿足的重要向度。團督成員有共同受訓基礎時通常也有助夥伴們能夠以所受訓的專業來理解自身的這些經驗/體驗。)而暑期的這個治療師狀態密集修煉,就是要來鍛鍊這些經驗式治療的精神、方法與原則的,這樣才會更自然而然地做出技術,而且在帶領歷程上我也一樣兼顧人性共通需要、且與人際歷程整合模式會相容。

    在我的接觸及體會中,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催眠,可以帶有宏觀的多層次角度丶相當彈性丶透過經驗式策略途徑「有意的」進行多層次溝通,透過體驗,是很好鍛練更多層次溝通的途徑。在向Stephen Gilligan 及Jeff Zeig 兩位老師長期持續學習的經驗當中,與我長期對人際歷程的體會(也包括後來帶領訓練的體會)不僅不會相違背,甚至在經驗(體驗)層次上的重視可以有加乘的成果。而且,當然也增加了原本技術運用的彈性程度。特別是,其中「順勢運用」及「量身訂做」的基本精神,當發揮夠好時,很自然與案主會有較高同盟及較低抗拒(這樣的互動及關係,也正是諮商/治療歷程所重視的『共通因素』,尤其,諮商與治療的結果研究比較不同學派的組內差異發現:治療結果的變異性主要來自治療者因素--即治療者能建立堅實的工作同盟,並在同盟破裂時能加以修復,甚於其所採用的理論取向)。當然,在這樣的互動背後,我仍然認為,治療者本人還是須要有高度 compassion 及重視案主福祉的人性化精神,才會持續做得夠好且對案主夠安全。

    艾瑞克森式的經驗性方法可以被運用到很溫和很開放由經驗者自己作主且很少侵略性,而當然,這也跟治療者本身的狀態或姿態有關。我從自身經驗中體認到持續成長或修通自己一直是重要的,更好的狀態也使自身在內在有更大涵容空間、也成為協助療癒或成長的更好管道。Stephen Gilligan 老師很重視治療者/教練自己在中正(centered)狀態或COACH狀態才進行後續、並整合三種普遍的情緒技巧等;Jeff Zeig老師提出治療介入的後設模式,指出治療師的姿態(posture)對成功治療相當重要甚至是決定性因素,包含四大範疇:「鏡頭」丶「肌肉」丶「心」丶「帽子」,這個姿態觀點也使得在整合並彈性善用自身所能時有所本。這些對我的個人及實務都有影響,做法與精神也已相當程度融合於我目前在工作室帶領的訓練當中。不過,艾瑞克森式的方法,不同帶領者的特色與著重重點不會相同,現階段的我,除了帶人際歷程整合模式的訓練,目前每年暑期的治療師狀態密集修煉,都會結合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催眠的原則與方法來小班帶領,幾年下來參與者全部是諮商治療專業人員且有許多正面回饋,我自己也在這樣的帶領過程中深化了自己的帶領體驗也拓展了靈感,後來繼續在工作室的人際歷程整合模式訓練帶領中融入更多的經驗式方法,且我繼續期待著暑期繼續規劃帶領新一期的「治療師狀態修煉工作坊」

    因為聚焦在經驗式治療的學習與運用,本工作坊僅針對心理諮商/治療專業人員,也透過內在觀察者的參與體驗,期望促成專業上及個人上的雙重獲益(這也是由於我無法確定專業背景差異過大的學習者能否從我所帶領訓練當中明顯獲益,再加上,我也希望受訓者在實務運用時也能受到他所屬專業倫理的規範,這也是對案主的保護),從治療者的自身經驗及體會出發,且能夠與成員夥伴互相帶領,除有助擴展體驗、也能夠理解所進入的「狀態」(甚至發現『人』的潛能狀態)。經驗過成長的人是真正能夠陪伴與協助人成長的,生命經驗可以療癒,自身經驗也是本土經驗的一部分及重要啟始,待經驗式學習更適用於自身後,也自然更能將體會活用於與案主的專業工作當中。歡迎有共通成長興趣的專業夥伴們一起來加入我們。


各場次之簡介:
此系列工作坊,主要在誘發治療者多種狀態的體驗學習、且每場間互有累進,需要成員們願意在過程中投入體驗並互相帶領練習。(另外:如果你有夥伴能在課程後繼續互相練習,當然也會更有幫助。)
  • 開始成為經驗式:「順勢運用(utilization)」精神+「元素」概念+喚醒經驗的「遞迴」形式 7/13下午1:30-5:30

    第一次聚會,想讓成員不只有「知道」或「認識」,而是要「開始成為(being)」經驗式。因此,希望透過練習體驗,讓成員練習從「經驗式」去發現、也開始從自身體驗來體認重要原則,並從精緻化(elaborate)經驗的重要經典形式開始練習起。而這過程也會安全地運用到成員們的過去經驗作為「資源」。

    「順勢而為/順勢運用(utilization)」是艾瑞克森催眠/經驗式治療的重要態度、原則、與精神,Jeff Zeig 在他「經驗式治療藝術」一書中曾整理共二十六個重要原則,我認為「順勢而為/順勢運用」是貫串其中很基礎又相當核心的精神。而元素/成分(components)概念是可提升治療細膩度也讓治療較快有進展並有所本的一個重要概念,Jeff Zeig指出所有經驗裡都有許多組合的「元素/成分」,而促成改變並非直接去翻轉整體,通常是透過當中特定元素的改變來創造一種連鎖反應的質變。關於此,Jeff Zeig 常用的詞是元素或成分,Stephan Gilligan 的元素概念是 holon,是部分也是整體,治療中「部分」(parts)的運用與此相關,雖然用詞有不同,但都是帶著系統觀意涵的概念,誘發元素或部分的改變是為了促使「整體」產生「質」變。治療者主要協助改變案主的困擾「狀態」,而狀態的改變則是透過誘發元素(運用元素概念,可能創造遞迴或用以增加彈性,甚至若加上順勢運用時也可以是創造矛盾意象運用之基礎)。本場次針對「順勢而為」精神與「元素」概念會作些講解與練習,再加上經典的遞迴(recursion)形式,作為喚醒或拓展經驗連結上資源的基礎練習,讓成員真正開始「進入」艾瑞克森經驗式(這也是開始做不需要腳本的催眠引導/引導式想像/引導式體驗所需的重要基礎能力)。現場也會視成員學習體會做調整,並且上述原則及概念也將貫串運用於我們各場次中。

  • 現象學角度的「治療地圖」:進入催眠(trance)狀態、經驗治療地圖 7/20(六)下午1:30-5:30  

    任何治療者都有自身在很多當下的較佳狀態與較差狀態,本場正式介紹進入催眠(trance)狀態的路徑,將善用成員自身經驗(無論是專業或個人),來練習協助進入「中正狀態」,有助更廣的觀察覺察及創意發現。且延續前面對元素(成分)的學習體會,本次我們運用既是部分也是整體的holon概念,來介紹可簡約可精緻、而且能為案主量身訂做的治療地圖,而成員們原本各自的專業學習優勢也將可整合進去這樣的治療地圖當中。並且我們也會練習解構、重新定義或重新框架所謂的困擾/問題、以及阻礙,並結合上一場所學原則與技巧,來對本場主題做進一步的系列練習與體驗,不只透過語言,也練習透過畫面、感官與肢體等,來開始探索與體驗運用於自身的治療地圖。本場除了相關講解與練習,這個過程也運用相關的正式催眠引導或自我催眠(且夥伴們將由互相帶領中有所練習體驗),有助治療者對自身當下「狀態」有更細緻的覺察及更靈活的運用,並且當夠熟悉時也能繼續運用來為自己做進一步療癒。這些實務原則與方法,同樣適用協助案主做相關探索,或者可用作為協助案主進入更深體驗的轉銜過程。本場的練習體會也會影響後面場次更深入的學習。

  • 順勢運用「情緒」資源:情緒的治療性重新框架、及核心的原始情緒能量 7/27(六)下午1:30-5:30
    累進前面場次的學習體會,我們將針對情緒來做練習。重新解構、重新定義或重新框架所謂「問題」是重要原則之一,這當然也包含一般所認為的「負面」情緒,對情緒做治療性的重新框架、成為有助於進一步順勢運用的「資源」。情緒感受是個體內在世界的一類主要元素,每種情緒都有它的價值。而與內在不同部分自己的工作當中,喚醒或增加「猛烈有力」、「溫柔慈愛」、或「有趣好玩」的情緒能量,確實是實務當中很有機會常做且會容易有效能的方向,治療者熟悉這三個核心的原始情緒能量,能與夥伴在練習體驗中帶出這些能量、也經驗到被帶出這些能量,對於自身狀態的相關變化將更有所敏覺並可練習善用,熟悉後也更能適時運用於與案主的工作當中。本場次會有循序漸進的練習體驗並提供帶領的相關重要步驟,而當然,這些練習需要接續前面場次所體會,過程中也將視成員現場的學習需要來連結其他重要原則。
  • 內在自我關係及內在「父母-兒童」關係狀態之轉化 8/3(六)下午1:30-5:30
    修通自己(或更完整自己)可能是一條長路,但這會是一條每次有所體驗後都能有進展的路。與父母的關係是實務中常見的主題,內化的照顧者、以及內在曾經被漏接需求或受傷的兒童被喚起時,未必須要透過探索過去或談及細節內容來處理,而是要能促成在當下有所「新體驗」。本場將累進前面場次的學習體會、以及原則與技巧,針對所內化的照顧者、以及內在曾經被漏接需求的兒童,做些現場適合的練習及體驗。每次的這類體驗都可能為內在自己多連結或擴充了一小部分(也可說是,多認可/認回了某一部份的自己、或療癒了某部分的自己)。我們將在當次讓成員們互相有相關帶領練習並體驗,透過帶領經驗這個轉化過程的重要步驟、也被帶領經驗這些步驟,有助之後用於平日的自我覺察自我照顧、及自我拓展(這個過程也是一種自我修通),同時也有助於進一步在治療中的細膩運用以及繼續的深化與精緻化。此外,視成員學習體驗情形,除了繼續將 holon 的部分整體概念融入其中,也希望同時拓展成員們對系統(外在、內在)的體認,並從系統觀點提醒與拓展後續可能持續的練習或體驗路徑。
  • 「失落與悲傷」的經驗式治療應用實務   8/10(六)下午1:30-5:30   (進階應用)

    活用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的原則與方法,可應用至許多重要實務議題,本場的失落與悲傷是其中之一,我們要讓專業夥伴們練習在特定任務(or目標)下應用所學所體驗原理原則來做這樣的經驗性工作,會有助於整合進你自己的專業優勢中。失去所愛所依附的人事物(不限於死亡),會有相對應的失落(loss)經驗,或者稱作悲傷(grief)。我們延續前面所學所體驗,在本場中作活用練習,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催眠的方法學,結合進「失落與悲傷」的實務工作當中(本工作坊主要採 J. WilliamWorden 的哀悼任務觀)。除了練習以經驗式治療角度來檢視基本任務、練習以「概念體現」的方法學來思考工作方向與形成治療地圖經驗式治療主要在協助案主的「狀態」改變,特別有助於處理悲傷的情緒、及發現與逝者連結的新方式,本次我們也將視成員的相關經驗,運用來練習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的重要原則、互相帶領並體驗學習。


活動費用:(工作室訓練都是小班小團精緻訓練,因需早日確定具高動機想參與學習的專業夥伴,所以提供較高的超早鳥優惠。確定有意願參加者,請儘早完成報名程序,感謝。)

  • 經典修煉(每堂2900元)四堂原費用11600元、經典修煉加進階應用(單堂3400元)共五堂原費用15000元。可選擇報前四堂經典修煉,或經典修煉加進階應用五堂全報:6/23前報名繳費完成享「超早鳥」優惠--經典修煉前四堂8800元、完整五堂全報(經典修煉+進階應用)9500元 ; 6/30前報名繳費完成享「早鳥」優惠--經典修煉前四堂9500元、完整五堂全報(經典修煉+進階應用)10400元。
  • 7/1起若仍有名額可接受部分選堂報名(但考量學習累進與團體動力,須含至少三堂經典修煉,且多堂者優先),經典修煉每堂原價2900、進階應用原價3400元,7/7前報名繳費完成可享早鳥選堂每堂均一優惠費用2900元/堂,之後恢復原價。其中,選最後一堂「進階應用」者,必須已報經典修煉至少三堂 ; 若曾於工作室上過本工作坊領有時數證明者可單報最後一堂進階應用:經驗式治療老夥伴享舊生鼓勵--單堂2200元,若經驗式治療老夥伴同時在工作室參與過團督者享雙重鼓勵--單堂2000元。
  • 工作室受過人際歷程取向訓練老夥伴可享雙修鼓勵 :(所有優惠身份均請在報名表中主動告知)
    • 人際歷程取向訓練舊成員(六月底前須至少完成一期)or 曾接受令珍老師長期個督:6/23前報名繳費完成享「超早鳥」雙修鼓勵--經典修煉前四堂8200元、完整五堂全報(經典修煉+進階應用)8900元 ; 6/30前報名繳費完成享「早鳥」雙修鼓勵--經典修煉前四堂8800元、完整五堂全報(經典修煉+進階應用)9500元。之後比照新學員。
    • 人際歷程取向團督舊成員(六月底前須至少完成一期): 6/23前報名繳費完成享「超早鳥」雙修鼓勵--經典修煉前四堂7400元、完整五堂全報(經典修煉+進階應用)7900元 。之後比照訓練舊成員。
***以上若有任何疑問,歡迎主動洽詢工作室***

帶領者簡介

    是心理諮商/心理治療實務工作年資二十多年、諮商督導實務20年的資深工作者,也是頗資深有經驗的教學及訓練者。曾經連續十多年在大學有專任教職,目前為專業訓練者/心理諮商督導、以及增進個人及家庭心理福祉的自由工作者。***關於我的學經歷資訊、以及諮商博士學位以後繼續十多年的相關受訓背景,歡迎參閱2020年此po文拉到最下方的「基本資料」內容,有更為具體詳細的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290928558109694/posts/835041497031728/?d=n

    早期在碩士、博士期間曾長期從事諮商或督導之互動歷程分析並發表於學報或學術期刊、且在諮商實務與督導實務上亦長期持續深化對人際歷程之關注與敏感度,博士後幾年的2010年開始持續學習艾瑞克森催眠/經驗式治療,主要向 Stephen Gilligan 及Jeff Zeig 兩位老師學習及參加督導(2010,2012,2014,2016,2017,2018,2019, 2020,2021,2022,2023)且仍持續。最初的學習運用於自我狀態的調節與夥伴的演練,後來與我帶領 mindfulness 或 self-compassion 之實務有所結合(我曾於2012,2013接受過MBCT教師訓練、及2014受過MSC之核心技巧密集訓練)、並接著逐漸與我做的各項實務及帶領的各項訓練有越來越深的結合或整合,也運用以強化單次諮商/治療的進展,當然也包含我自己的自我成長。其中,向Stephen Gilligan 學習到的 holon 概念及體驗,更有助我連結整合在不同治療理論當中所學習的系統觀,也讓我對於自身現階段在這環境這世界中所能貢獻的有更深體認。<***有興趣進一步了解所受相關訓練者,可參閱上述po文拉到下方的{諮商博士之後的主要專業訓練} 中有更具體且更新過的詳細資料>


參加人數經驗式治療的帶領我偏好實體進行,因工作室場地限制且為維持學習氛圍,每堂4-12人(滿團時也不會加收),請及早確認。

工作坊地點心平衡工作室(若有更動會另行通知。)


聯絡方式e-mail: wengbalance@gmail.com 或 FB專頁「翁令珍心理師暨心理諮商督導的心平衡空間」


繳費資訊郵局帳號(郵局代碼700):0041504 0563887  戶名:翁令珍


<注意事項>

1. 簡章公告後,報名者請於「報名五日內」繳費完成(若因故須要延長繳費期限者請『主動於五天期限前』告知工作室以便註記),當報名額滿候補時,期限內未完成繳費且未主動告知須延長期限者會由系統遞補順位,尚請見諒。

2. 本工作坊以現場實體課程為原則,工作室儘可能維持整潔舒適,每次聚會前因應國內當時疫情現況仍可能有相關防疫措施及安心方案,須請參加者配合。[***另外,目前雖不致發生,但萬一遇政府公告疫情為無法實體聚會的當時,該場次原時間會以線上視訊進行(且線上當次由工作室同步錄影<錄影僅針對線上講課過程,不含分組時及最後實作場次>並事後提供私密網址給成員兩週回看複習,以維持學習進度穩定累進)。若無法接受上述因應者,本期先請勿報名。]

3. 若已繳費但工作室因故未開班,工作室最慢於確認未開班之一週內以報名者所提供帳號完成所繳交金額之全額退費(請務必正確填寫帳號、銀行代碼)。此外,工作室亦保留評估報名者是否適合參加之權利,若評估為不適合參與者,將取消其報名並退回未上課程之全部金額。

4. 如非主辦方因素而報名者欲取消報名辦理退費,於本期開始之14天前主動告知,可辦理退費九成;本期開始之7-13天前告知,可退費八成;本期開始之前1-7日告知,可退費五成;退費的轉帳手續費由取消報名者負擔。其餘恕無法退費,若請假、當天未出席或中途退出者,亦不得要求轉換其他課程,且工作室實體課程以單一小班為原則若缺席也會無法補課。報名前請務必審慎評估,屆時並請儘量準時出席

5. 基於隱私及智慧財產之考量,活動進行過程中禁止學員錄音錄影,且學員請勿複製課程講義或若線上進行時請勿提供回看私密網址給他人。工作室若須拍照時會先詢問成員意願,學員若有拍照留念之需求亦請取得入鏡者同意。

6. 所需收據於第一次聚會當天提供,請妥善保管,若遺失,恕無法補開。

7. 完整參與者工作室將開立出席參與時數證明,於最後一堂聚會結束時提供,請妥善保管,若遺失,恕無法補發。

8. 實體上課日如遇颱風等天災或受法定傳染病(如COVID-19)疫情警戒影響等,將依據政府公告為準。此外,防疫期間,報名者在實體課程進行期間若因疫情須隔離或檢疫或住院導致無法出席時,請主動提供證明可辦理因此導致無法上課程的個人退費(若工作室已進行部分課程,報名者未受隔離或檢疫或住院影響的課程仍以單堂費用按堂數計費<註:已進行的課程,各單堂以原價計費>,報名所繳扣除其未受隔離或檢疫或住院影響的課程堂數費用之後,若有剩餘費用全數退回)。

9. 工作室保留活動開辦與否之權利,最遲於第一次聚會開始之3日前以e-mail寄發「行前通知」,敬請學員留意。

活動官網

活動地點資訊

地點:807台灣高雄市三民區明賢街55號 (請務必由明誠二路102號旁邊「公園音樂會」大廈門廳進入(地址:高雄市三民區明賢街63號9樓))
報名前預先登入、快速管理報名狀態:
more events詢問承辦人員
近期熱門活動...
© 2023 - 關於BeClass |  隱私權保護暨服務及聲明條款 |  聯絡我們  |  手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