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轉載請註明出處:小小書房 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archives/14256557.html
「台灣嚴格來說沒有封面設計家」(頁七三)——這是《裝幀時代》裡,李志銘所稱的「戰後台灣第一代封面設計家」龍思良的話,一句話,就消解了自己作為「封面設計家」的身分。我不知道台灣現在的書籍封面設計者看到這句話,會有什麼感受,但在現在頗為知名的新一代封面設計師如聶永真、王志弘興起之前,我實在也想不起來,有誰,哪個書封設計者,會稱自己是「封面設計家」,或者被稱為「封面設計師」。至少,就我所認識的許多平面設計者,不曾給予自己這樣的身分或者職稱過。
亦即,這顯然不是一個「行業」,但確實有許多人投身其中。這不是很弔詭嗎?從第一代的書封設計者迄今,這個許多人投身的「非行業」,歷經將近半世紀,有何同與異呢?
《裝幀時代》以一九五O~一九七O年代八位書封藝術設計家為軸線,深入這些藝術家投身書封設計的背景原由、文藝環境、時代氛圍,以及他們所師從、深受影響的藝術流派、每本書背後的設計概念。「別以為搞設計比畫畫容易,沒有畫家的底子,哪能有出色的設計」(廖未林,《裝幀時代》,頁四七),「畫家不一定是設計人,但是設計人必須是畫家」(梁雲坡,《裝幀時代》,頁一六八),而這個概念,現今還有多少設計人是認同或者追求的呢?
從手工繪製到電腦時代,書封設計或許經歷工具上的變革,然而,有些基礎概念是不會隨著時代而消逝的,好比:顏色。當志銘提到,這場書友會,他將以六個顏色切入書封設計的概念時,我好奇了起來。紅、藍、綠、白、黑、黃,這六個顏色在書封設計上的表現,有何深意?他從包包拿出翻拍書封的相本,「紅色,解嚴之前,是所謂的禁忌色」、「你注意到了嗎?當時的詩集,有許多都是以綠色為設計底色」、「為什麼當時的書封設計極不愛用白色,甚至更少出現黃色呢?」顏色的配置與使用,在當時書封藝術設計家的眼裡,是一個大學問,考量的不只是美學,而是顏色背後的意涵;印刷的技術、政治、社會文化背景種種因素,都深深影響著封面設計這回事。一個個丟出問題,再一個個解說,短短幾十分鐘,志銘已經讓我開了眼界般地,想要再探究得更深。
一個下午,仔細地翻覽手上這本奇異之書,對於書的喜愛與情感,隨著志銘的文字、書頁間滿佈的、五顏六色的舊書書封四處蔓延。我曾經看過許多搜集各式書封設計的書,總感到不滿足。這種不滿足來自於,很少遇到一本書,能夠就書封設計的社會歷史、文藝背景、設計理念、藝術表現……等等分析縱論。類似的書籍,即便談到某些美麗的封面設計,文字說明也是幾筆帶過,無法深入。而這本耗時三年才寫就的書,不只是對過往書封設計的掃描,更是藉由這些書封藝術設計家的身影,映照出一個曾經豐華壯麗,卻隱沒於歷史記載裡的「裝幀時代」。
我非常非常喜愛這本書,希望這場書友會,不只是對所有過往,以及現在致力於書封設計家的致敬,也希望能夠讓一般讀者感受,從一本書的封面,你能夠「讀」到的不只是漂亮美觀而已,「而是要有個性,能代表它(書)的一切,也是它的縮影」(高山嵐,《裝幀時代》頁一一六)。
時間:11.7(日)晚間7:30~9:00
講者:李志銘(作者)
費用:150元{會員當次購書享全店書籍八五折優惠,其他商品全店九折優惠;非會員當次購書可享全店書籍九折優惠,其他商品全店九五折優惠,並可成為成為會員};卡卡會員免費入場。
人數限制:預約報名22人(額滿可預約候補),現場開放3名。
地點:小小書房Café
電話:2923-1925
傳真:2923-1926
smallidea2006@gmail.com 永和市復興街36號
近期熱門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