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緣起
「里山」(Satoyama) 一詞源自於日文,並不是指特定的地名,而是泛指環繞在村落 (日文稱為里Sato) 與周圍的郊山 (Yama),是社區、山林、農田鑲嵌而成的人為地景,代表人類與自然長期互動發展而成的共生關係。
居住在里山環境的居民,與山林互動而累積的在地知識與資源使用方式,不只能支持地方居民的生活、生計,孕育當地的傳統與文化,也維持地方的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存在性。這樣的里山地景並不是日本所特有,在各國也有相對應的環境,以其獨特的方式。如何在快速的社會及經濟變遷下,讓山村與生態能永續發展,世界許多國家都期望能找出因地制宜的策略。
在迅速的社會變遷下,如何協助部落/社區走向永續發展,並強化公部門與部落的夥伴合作關係,是臺灣當前必須面對的課題。將里山倡議與協同經營(共管)的理念加以融合,以社區培力為基礎,適時結合部落所需的產官學資源,使部落能發展兼顧生活、生產、生態的產業模式,同時達到山林資源保育及永續利用的目標,是我們現在與未來應努力的方向。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與霧臺鄉的排灣族、魯凱族部落,因其周邊土地及傳統生活範圍大多位於國家森林區域,兩鄉的發展與國家森林的經營管理密切相關,也需要積極推動林務機關與部落之間的合作。三地門鄉與霧臺鄉的排灣族、魯凱族部落,至今仍保有山林資源使用的傳統智慧,並持續以友善環境的方式進行耕作,在生活與勞動中延續著文化,因此是推展臺灣里山倡議的絕佳示範點。部落擁有豐富的人文及生態資源,加上台24線沿途壯闊的山景,這些都是發展生態旅遊獨天得厚的條件。在尊重地方文化、重視生態保育的前提下,生態旅遊也是里山倡議的實踐策略之一。從產業六級化的角度來看,部落農業生產(一級產業)、加工(二級產業)到產品銷售及旅遊體驗(三級產業)的整合,提供了地方產業永續發展、落實里山倡議的具體方針。
林務局自民國2008年協助台24線達來、德文、大武與阿禮部落發展生態旅遊至今,成果斐然。雖然過程中遭遇莫拉克風災重創,但仍未撼動大家的決心,除了推展生態旅遊外,更進一步推動里山新經濟工作。本次活動透過三年計畫推動經驗的交流,推廣協同經營及里山倡議的概念及具體作法,並透過咖啡館模式參與者的回饋,來了解各地推動里山倡議及協同經營所遇到的挑戰與解決方案,並期望能夠引發更多人的關心原住民保留地的多元利用及森林公益特質。活動目標如下:
一、藉由專題演講,讓參與者能夠瞭解臺灣各地里山倡議的推動成果。透過公民咖啡館之形式討論較適合
在臺灣操作里山倡議的做法。
二、實地走訪台24線里山倡議實踐的部落,給予部落建議,並且讓參與者了解里山倡議之實踐。
三、 研訂南台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PSI-S)的推動策略建議。
貳、參訪地點簡介
一、三地門鄉德文部落 (Tukuvulj)
德文村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東北方,西面與大社村及馬兒村相鄰;南邊則緊鄰三地村與達來村。主要聯外道路為屏31線,往北通往大社村,往南則接台24線道。德文村居民有九成是西排灣拉瓦爾亞族之拉瓦爾群,一成是魯凱族之魯凱群,兩族傳統文化,同部落共住下有同化現象,除語言之外,生活與文化皆大同小異。部落內部分成魯凱族的相助聚落,排灣族的德文聚落、上排灣聚落與下排灣聚落共四個聚落。
德文村海拔約820公尺,為三地門鄉海拔最高的部落,早在日治時期日本人就在德文高等學校實驗農場引進咖啡種植,日治時期曾以栽種的咖啡榮獲國際銀牌獎。目前社區極力將「德文咖啡」列為重點產業重振計畫,與三地國小德文分校合作,開始著手進行部落咖啡產業人才培育及田野調查,希冀重現當年咖啡風采。2015年由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投入資源,委託屏科大研究團隊進駐德文部落,組織生態旅遊服務小組,啟動德文部落生態旅遊發展。
二、霧臺鄉大武部落 (Labuwan)
大武部落位隘寮溪上游的右岸,由東川和小山二個部落隔河對望所組成的,以小山部落為該村的行政中心,也是日治時期第一所番童教所設立的地點。莫拉克災後返鄉平日居住於村內者約有70~80人,因為部落堅持回鄉發展,大武是僅存少數未遷村的部落,成為西魯凱族重要的文化傳承種子。部落每2個月有部落會議、傳統禮俗會議及防救災機制小組、汛期部落中繼委員會、小農耕組、產業組、文化組、影像紀錄組等,共同研討部落重建及未來,透過產業重建支持原鄉發展。
大武村土地除小部分為原住民保留地外,大部分為國家森林。周邊環境是由次生林連接農耕地及溪流穿插其中的生態系統,目前以一級產業為重,部落的老人家擅長種植小米、紅藜、芋頭、樹豆等傳統作物,土地亦適合種水梨、芒果、桃及紅肉李,但大部分農地已廢耕,目前以種植小米、紅藜居多,亦有部分村民開始栽植臺灣原生種咖啡。風災過後,發揚手工藝,讓農特產能加值運用。2013年林務局開始協助發展生態旅遊,並融入部落一、二、三級產業,希望提昇文化體驗的經濟可能性,未來仍持續訓練並引導解說員通過認證,協助部落發展部落廚房、接待家庭、接駁車隊,以健全生態旅遊的服務體系,並截長補短,結合其他部落優點進行串聯遊程。
參、臺灣里山正面臨的挑戰
里山倡議在臺灣的推動與長期發展,需要持續面對及克服不同的挑戰。首先,兼顧部落/社區的生活、生態及生產的均衡,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需要隨著社區與環境的變化而作出適應性的調整,發展出一系列相應的工作項目與配套措施,以確保生態環境與地方生活福祉不會被產業發展需求所蓋過,同時要避免部落/社區因仰賴單一產業(例如旅遊)為生計而產生的風險。
發展部落/社區與產官學界的多元協同合作關係,促成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的整合,也是里山倡議的重要方針之一,但這樣的合作關係要如何長期維持,使成果能在地方累積與延續,同時讓部落/社區不失主體性與自主性,也是必須面對與思考的議題。部落/社區在發展產業的過程,如何促進部落/社區內部的共識凝聚、如何號召及維持參與的人力、如何吸引青年回鄉安居立業及延續文化,都需要各位與里山倡議相關實務工作者的集思廣義。我們期望以公民咖啡館的形式,提供參與者一個對話的平台,進行經驗分享與意見交流。
林務局自2016年起與東華大學合作推動「台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PSI)拓展計畫」,希望透過每年舉辦TPSI「北、中、南、東」四分區之實務工作者交流工作坊,邀請符合里山倡議目標和作法的實務工作者,加入台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針對擬解決的問題、目標與策略、行動可行經驗、未來挑戰等議題,透過實地踏查及現地工作坊討論,以增進實務工作者的實地實踐能力,以及與國內外相關社群論述和溝通的能力。本次參訪與座談會之規劃,即希望可以藉南台灣經驗提供臺灣各地里山倡議實踐之重要參考。
肆、邀請對象
一、人數
35人(社區部落15名,NPO及企業 8名,林務局及各林管處 12名)
二、對象
(一)社區:台東縣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的吉拉米代部落、花蓮縣瑞穗鄉奇美部落、花蓮縣豐濱鄉新社Dipit部落、屏東縣牡丹鄉高士部落、屏東縣霧台鄉阿禮部落、屏東縣滿州鄉里德部落。
(二)NPO及企業:人禾環境倫理基金會、臺南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社團法人高雄市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美濃愛鄉協進會、美濃農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里山生態有限公司
(三)林務局及各林管處、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四)大學:東華大學李光中老師團隊、屏科大陳美惠老師團隊
三、報名網址
公民咖啡館-里山倡議在南臺灣 https://www.beclass.com/rid=203c706590826a8455c5
伍、活動日期與地點
一、里山成果參訪
日期:106年5月26日(週五)
地點:三地門鄉德文部落、霧臺鄉大武部落
二、公民咖啡館專題演講與交流座談
日期:106年5月27日(週六)
地點:霧臺鄉大武部落活動中心
陸、活動流程表
106年5月26日(週五) | |
時間 | 行程 |
09:00 | 高鐵左營站接駁(搭高鐵者) |
10:30 | 三地門鄉公所接駁(自行開車者) |
10:30-11:00 | 前往德文部落 |
11:00-12:30 | Ø 參訪林下咖啡栽培及經營管理 Ø德文咖啡DIY體驗 |
12:30-14:00 | 午餐:德文部落風味餐 |
14:00-15:00 | 前往大武部落 |
15:00-17:30 | Ø魯凱文化解說-東川與小山聚落 Ø田園復耕:大武有機農田區 Ø林下新經濟:大武森雞與山當歸 Ø小米文化:小米故事館解說與小米吊飾體驗 |
17:30-19:00 | 晚餐:大武部落風味餐 |
19:00-20:00 | Ø阿禮部落「阿禮風‧古謠樂團」創立及古謠文化分享 |
20:00 | 盥洗休息 |
106年5月27日(週六) | |
時間 | 行程 |
07:30-08:30 | 大武部落早餐 |
08:30~ | 公民咖啡館與南區TPSI (Taiwan Partnership for Satoyama Initiative)工作坊 |
8:30-8:50 | 專題分享I 林務局: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中長程計畫 |
8:50-9:10 | 專題分享II 東華大學:台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PSI)推動緣起、現況及未來發展議題 |
9:10-9:30 | 專題分享III 屏科大:台24線生態旅遊及里山倡議推動策略及成果 |
9:30-12:30 | 綜合討論Q&A:3小時 1. 受邀社區經驗分享 2. 議題討論 1)社區產業發展策略 2)多元協同合作關係的維持 3)社區培力與人力資源 4)南台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PSI-S)的推動策略 |
12:30-13:30 | 午餐 |
13:30- | 賦歸 |
柒、聯絡資訊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社區林業研究室
聯絡人:林晨意 電話:08-7740475 e-mail:chenyi113@hotmail.com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承辦單位: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
協辦單位:屏東縣三地門鄉答樂歌部落產業發展協會、屏東縣霧台鄉大武社區發展協會、大武部落就地重建協會、阿禮社區發展協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