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度社區林業中心社區林業2.0訓練班
「林下經濟-森林養蜂入門班及基礎班」招生簡章
一、前言
臺灣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及多樣化的自然人文資源,隨著永續環境意識的抬頭,為維護生物多樣性及森林永續經營,並帶給森林周邊社區部落永續發展機會,林務局自91年推出「社區林業」計畫,發展至今19年,許多社區部落已開始運用自身豐富的資源條件,透過休閒旅遊、生態旅遊、文化體驗、友善農業、六級化生產等社區產業方式,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及生計收入,活化社區部落。
為了社區林業計畫在研究及教育的長期需求,林務局於106年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合作成立社區林業中心,希望作為社區林業及永續山村的教育基地,以培力社區夥伴增能、知識交流、推動跨域合作、資源整合、國際合作等為發展目標。期望全臺社區部落夥伴,以人為點擴散,創造全臺社區網絡,提升社區及部落夥伴的軟實力,逐步建構社區營造、社區組織經營,社區生態旅遊,林下經濟、友善環境生產、文化活化利用、自然資源永續經營,以及創新產業價值鏈等知識體系。
近十年來,隨著里山倡議、林下經濟、國土生態綠網、地方創生與社區產業六級化等政策推動,108年林務局也首度將林下經濟納入林業用途的規範中,在不破壞森林環境前提下,農民可申請於林地適度經營,可生產森林養蜂產品、台灣金線連、段木香菇及木耳,讓林下經濟成為振興山村經濟、文化和環境永續的重要策略。
林下經濟政策推出後,有許多關於林下經濟的知識及技術的需求,社區林業中心於108年開設三梯次的「林下經濟」訓練班獲得熱烈響應,報名者眾,也有許多社區民眾向隅。基於全台各地的學習需求,109年社區林業中心持續開設與林下經濟主題有關的系列課程,包含森林養蜂、金線連及段木香菇等理論與實務課程,期能協助社區部落相關工作者,能更深入瞭解推動林下經濟的政策精神及知識技能,並搭配實務操作教學,讓學員可以從實地場景中學習及體驗。本次針對森林養蜂入門班及基礎班,講師群邀請到森林養蜂專家及實際從事林下經濟的社區,來分享森林養蜂的產業現況及經驗交流。課程結束後搭配座談討論,讓學員能夠針對兩日的學習進行提問及分享,增加彼此間的交流互動。
二、目的
社區林業2.0訓練班「林下經濟-森林養蜂入門班及基礎班」課程重點如下:
(一) 林下經濟申請辦法、法規、發展概況
(二) 森林養蜂基礎理論及實務操作
三、主協辦單位
(一)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二) 承辦單位: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三) 協辦單位:林務局各林管處、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拚創實驗室
四、報名資格
(一)入門班
預計招募30人,具下列資格之一者,可報名參加甄選。
(二)基礎班
預計招募25人,具下列資格之一者,可報名參加甄選。
※因住宿空間有限,同一單位報名至多2名。
五、研習方式
(一) 訓練期間:
第一梯次入門班:109年8月05日(週三)、06日(週四),共計2天1夜。
第二梯次基礎班:108年8月12日(週三)、13日(週四),共計2天1夜。
(二) 訓練地點: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拼創實驗室(圖書館B1)
(三) 住宿地點: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迎賓館
六、聯絡方式
屏東科技大學社區林業中心 廖瑞雲小姐
聯絡方式:08-7740598
E-mail:comforestry@gmail.com
七、研習費用
(一) 本系列課程由林務局補助,課程期間的食、宿、交通由主辦單位支付。學員僅需自行負擔從出發地點到屏科大上課地點之來回交通食宿費用。
(二) 錄取者請於時間內確實報到,若無法參與,請及早通知,以利工作人員後續行政安排。
(三) 課程期間,若需請假,請提前告知主辦單位之工作人員。
備註:若任意缺席,將列入爾後社區林業中心訓練班錄取與否的參考,請謹慎考慮報名。
109年社區林業2.0訓練班第一梯次「林下經濟-森林養蜂入門班」
8月5日(週三) | ||
時間 | 項目 | 講師 |
09:30-10:00 | 完成報到(簽到、領取訓練手冊) | |
10:00-10:20 | 開訓式 課程規劃及相關說明 | 林務局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20分鐘) |
10:20-11:00 | 社區林業的地方創生策略:社區部落林下經濟推動實務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11:00-12:30 | 林下經濟政策開放與限制、法規及申請辦法 | 林務局派員(1.5H) |
12:30-13:30 | 午餐(1H) | |
13:30-15:00 | 臺灣林下經濟發展現況及案例分享 | 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 |
15:00-15:20 | 茶點與休息(20分鐘) | |
15:20-16:50 | 臺灣蜂業現況及養蜂概論 |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蠶蜂課 助理研究員 陳本翰(1.5H) |
16:50-18:20 | 明德社區林下養蜂案例分享 | 苗栗縣頭屋鄉明德社區(1.5H) |
18:20-19:10 | 晚餐(50分鐘) | |
19:10-19:40 | 學員交流時間(30分鐘) | |
19:40-20:30 | 入住安排 | |
8月6日(週四) | ||
07:00-07:30 | 集合出發 |
|
08:30-10:00 | 養蜂常見蜜源植物識別及監測實作 | 壤嚷生態公司 唐光佑(1.5H) |
10:00-11:00 | 養蜂技術基礎認識 | 源森生態有限公司/廖晉翊(1.0H) |
11:00-12:00 | 養蜂蜂具介紹及實務操作 | 屏科大森林養蜂小組(1H) |
12:00-13:00 | 午餐 | |
13:00-15:00 | 林下養蜂實務操作 養蜂場現場實習 | 屏科大森林養蜂小組(2H) |
15:00-15:20 | 茶點與休息(20分鐘) | |
15:20-16:00 | 綜合討論 問卷填寫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16:00 | 賦歸 | |
以上時間、主題、主講人相關規劃,主辦單位得保留臨時更動之權利。 |
109年社區林業2.0訓練班第二梯次「林下經濟-森林養蜂基礎班」
8月12日(週三) | ||
時間 | 項目 | 講師 |
09:30-10:00 | 完成報到(簽到、領取訓練手冊) | |
10:00-10:20 | 開訓式 (課程規劃及相關說明) | 林務局(20分鐘) |
10:20-11:00 | 社區產業之林下養蜂區域網絡發展構想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11:00-12:30 | 明德社區林下養蜂案例分享 | 苗栗縣頭屋鄉明德社區(1.5H) |
12:30-13:30 | 午餐 | |
13:30-14:30 | 蜜蜂營養需求及飼料配製 | 屏科大森林養蜂小組(1H) |
14:30-16:00 | 蜜蠟生產與加工技巧 | 屏科大森林養蜂小組(1.5H) |
16:00-16:20 | 茶點與休息(20分鐘) | |
16:40-18:20 | 蜂蟹蹣防治與草酸施作方法 | 源森生態有限公司/廖晉翊(2H) |
18:20-19:10 | 晚餐(50分鐘) | |
19:10-19:40 | 學員交流時間(40分鐘) | |
19:40-20:30 | 入住安排 | |
8月13日(週四) | ||
08:00-08:30 | 集合出發 |
|
08:30-10:00 | 蜂王乳製作、人造王台的製作與分蜂介紹 | 屏科大森林養蜂小組(2H) |
10:00-12:00 | 蜂王乳製作、人造王台的製作與分蜂實務操作實習 | 屏科大森林養蜂小組(2H) |
12:00-13:00 | 午餐 | |
13:00-15:00 | 林下養蜂常見蜜源植物與監測實務操作 | 壤嚷生態公司 唐光佑(2H) |
15:00-15:20 | 茶點與休息 | |
15:20-16:00 | 綜合討論 問卷填寫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16:00 | 賦歸 | |
以上時間、主題、主講人相關規劃,主辦單位得保留臨時更動之權利。
|
(一) 陳美惠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 教授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帶領的社區林業研究團隊長期深耕,陪伴墾丁國家公園(台26線)、屏北原鄉部落(台24線、屏185線)、六龜區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周邊社區,建立森林與社區的生態旅遊推動模式,研究成果於2008年及2013年兩度榮獲「國家永續發展獎」行動計畫類第1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9國家農業科學獎」最優團隊獎項。社區林業研究團隊呼應國際里山倡議的精神,組成產官學社研的跨域專業團隊,投入里山資本的保全及活化,致力於發展友善環境的根經濟,研發生態旅遊、林下經濟、循環農業與產業六級化的社區發展模式,並在學校設立森林養蜂場及段木香菇場的人才培訓基地,教導學生及社區居民相關技術知能。
專業領域:社區林業、生態旅遊、林下經濟、里山倡議(二)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派員參加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是中華民國林業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附屬機關,主管全國森林、保安林的經營管理及自然生態保育等相關業務之推動及其政策、法規之擬訂與執行。自2002年林務局推行社區林業政策,隨著國際趨勢,以里山倡議理念,開展國土綠網、林下經濟政策,2019年首度將林下經濟納入林業用途的規範中。林務局以活絡山村及森林永續性經營為目標,「永續林業、生態臺灣」為願景,推動山村綠色經濟,,將森林生態系的服務價值與全民共享。
(三) 許原瑞/ 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 前主任
經歷:
林業試驗所中埔研究中心 主任
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 主任
專長領域:森林生態、經營、育林等,從森林經營角度下如何幫助林木生長及林木的繁殖等。任職蓮華池研究中心期間,針對林下經濟物種,金線連、山當歸、咖啡與山茶進行試驗研究,鄰近周邊的蓮華池的蜜源植物調查,透過不同比例疏伐的林相,找尋適合的林下養蜂空間。除了林下養蜂,蓮華池研究中心為了瞭解金線連的生長特性,利用簡單的保護措施,將金線連置於濕度高的林下栽培歷時一年,研究結果呈現接近野生狀態的金線連。(四)陳本翰 / 苗栗農業改良場 蠶蜂課 助理研究員
學歷:(五)謝文達 / 苗栗縣頭屋鄉明德社區 總幹事
明德社區總幹事謝文達推行”社區養蜂”已有3年時間,並同步推行無毒社區/社區共生菜園/社區植物綠美化等環境教育設施。也與周邊特色產業以「共享共好」概念重新定義「新社區公共空間」,改造結合地方在地文化及產業特色,創造出有趣空間促進居民交流和互動,增加社區中的創意生活。苗栗縣頭屋鄉明德社區自2017年9月起成立養蜂復育中心,推動城市養蜂並設有蜜蜂生態教育課程,迄今共有50多名養蜂志工投入,蜂群數也從初期2至3群繁衍至120群,養蜂技術漸趨成熟,除了將成功經驗傳承給南庄賽夏社區、頭屋象山社區,也讓生態教育深入校園,「與蜂共好」成為社區特色。
(六)唐光佑 / 壤嚷生態公司負責人
唐光佑,南投人,從小就跟大自然玩在一起,大學就讀東海大學生物系,研究所亦在該系就讀,研究肝臟免疫功能主題,畢業後從事生態調查工作,以植物為主要內容,亦擔任靜宜及東海大學擔任研究助理,協助水雉行為、狩獵管理及藻礁調查等,另外則有擔任東海大學教學助教一年。領有環教人員及潛水員等執照。長期參與屏東縣霧台鄉及屏科大地區一帶養蜂生態調查監測,實際帶領學員執行林下養蜂蜜源監測操作,辨識蜜蜂訪花植物及動植物調查紀錄。
專業領域: 生態調查監測、環境教育、食農教育
(七)屏科大養蜂小組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養蜂場於106年森林系在苗圃建立養蜂教學基地,組成森林養蜂團隊培養專業人才。優質的環境生態與專業的研發能量,結合蜜蜂的保育開創森林新經濟。成立至今屏科大森林養蜂場已設有50個蜂箱,並由森林系師生所組成的養蜂小組,目前有25名學生投入現場實作,聘請資深蜂農以師徒制傳授養蜂技能,培養森林養蜂專業人才,為環境生態貢獻又增進同學的技能及出路。社區林業中心目前在霧台鄉阿禮村、佳暮村、吉露村與霧台村、三地門鄉德文村、瑪家鄉、牡丹鄉高士村等地,規劃設立6處部落型養蜂場,已培養25名族人在部落森林養蜂。
十、學習考核
參與訓練班課程之學員須同時完成下列各項考核,始具結訓資格。
(一)培訓過程中,請假時數不得逾受訓總時數的六分之一。
(二)完成培訓期間的各項課堂作業繳交並經評定合格者。
(三)繳交個人學習心得報告(500-1,000字)。
(四)為評估課程訓練成效,學員須在課程結束前配合主辦單位填寫問卷。
針對符合結訓資格人員,由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頒給結業證書。十一、報名方式與錄取
一律採網路系統報名,請欲參與課程之夥伴至網路系統填寫報名資訊,將於07月20日(週一)下午6時截止。主辦單位將於07月26日(週日)完成甄選並以電子郵件寄發受訓研習通知。若報名人數過多,則提早結束報名。主辦單位保有決定錄取學員名單之權利。十二、課程相關重要提醒
(一)為方便各學員與講師間之交流互動,請於報名時詳細填寫所屬單位、身分、職務等資訊
,主辦單位將準備學員名牌,以利現場意見和資訊交流。
(二)課程進行期間,請學員將行動電話關靜音,以免影響大家學習品質。
(三)貴重物品請自行妥善保管,遺失恕不負責。
(四)學員在培訓期間,如有緊急事故、生病或其他情事,請隨時洽詢工作人員協助處理。
(五)受訓期間應請遵守主辦單位相關規定事項。
(六)課程期間將備有便當、茶點。學員可自備環保餐具及個人水壺或水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