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十三行博物館與廖添丁墓導覽(會員版)
感謝 郭平和老師公益導覽
集合時間:
2020年12月24日(週四)
上午08:40捷運關渡站集合,
開始領導覽機,09:00出發。轉搭公車前往八里。
集合地點:
捷運關渡站集合,轉搭公車(紅13、紅22)前往八里。
(若時間不夠,就先去十三行博物館,下午再自由參加廖添丁墓導覽)
保險自理,並請注意攜帶雨具
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m/rid=2443f005fd9b27ed4b72
(會員名額20名,憑身分證領導覽機,會員免費請自備耳機線,非會員收導覽機清潔維護費100元 )
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聯絡人
張小姐 聯絡電話 0952097183
交通資訊:
①捷運關渡站 → 紅13路 → 十三行博物館站下車。
②捷運關渡站 → 紅22路 → 仁愛路口站下車(沿十三行路步行約5分鐘)→ 十三行博物館。
導覽簡介:
我們這次除了來到知名的十三行博物館,另外,郭平和老師並且實地帶領我們走訪廖添丁墓,以往許多人都是從電台名嘴吳樂天的節目,認識廖添丁,我們這回可以好好的瞭解真實的廖添丁。
廖添丁(1883.4.15~1909.11.19)
-義俠?盜匪?
1883.4.15生於台中廳大肚上堡臭水庄(清水秀水里)
1891喪父.母改嫁,姑母撫養長大
1902竊盜三犯遭禁10個半月
1904於大稻埕媽祖宮遭警方圍捕,廖誤傷同夥張富,
獨自逃脫後帶藝妓「阿乖」潛逃台中藏匿
1905.3.24搶奪富商王阿和宅被捕判刑4年
1909.3.8服刑出獄
1909.7.21搶劫士林茶商王文長
金庫
1909.8.19夥同陳榮竊取大稻埕
巡查捕宿舍內槍劍各一把
子彈30發
1909.8.20林本源商號搶案
1909.9.5槍殺密探陳良久
1909.11.4搶劫五股坑保正李紅
1909.11.19遭友人楊林擊斃於八里老阡坑猴洞,得年27歲
1959.年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編修誌稿,有關廖添丁許多事蹟內容,純屬虛構。(陳君玉編撰)
======
十三行博物館及附近景觀 簡介
1955年空軍飛行員潘克永,每當飛臨八里觀音山上空時,羅盤即失靈,懷疑該地底藏有鐵礦。經告知地質學家林朝棨之後,於1957年會同鑽探工程師,至八里頂罟村現地勘查,才發現許多鐵塊及鐵渣,原來這是土法煉鐵的遺跡,昔日此地別名「十三行村」,故將其命名「十三行遺址」。
1959年有考古學家至此地短期試掘,挖出一些石器、陶器、鐵器、玻璃器等文物,及二座墓葬,並推斷該址為凱達格蘭族的史前文化。1963年台北縣文獻會委託考古學家在此開挖,發現該址下層為赤褐色網紋硬陶文化(即十三行文化),上層為近期的漢文化。1980年交通部觀光局,將「十三行遺址」,列為重要考古遺址。
1988年考古學家選擇十三行遺址,進行考古挖掘,卻意外地引發一場文化保存,及工程建設的衝突之戰;原來該地已被劃定為「污水處理廠」用地,並即將動工。歷經文化、學術等團體二年多的抗爭,內政部終於在1991年指定「十三行遺址」為國家二級古蹟,並保存長寬約144、22公尺,面積約三千多平方公尺之遺蹟地,其餘幾近百分之九十遺蹟面積,已被污水廠興建時破壞了。1995年行政院決議,在污水處理廠旁,撥地成立「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館」。1998年更名為「十三行博物館」,同時開始興建,2003年正式完工開館。
「十三行博物館」建於八里「挖仔尾自然保留區」旁,其設計建築理念,來自於考古發掘及先民乘船渡海來臺;由三組不同建築,分別呈現出山與海、過去與現在的意象。最吸引人之處是「鯨背沙丘」與傾斜不正的「考古八角塔」,各有不同的意涵和象徵。三層樓清水模混凝土建築,簡單樸素,象徵山型,側邊兩道高牆,直指觀音山麓的「大坌坑文化」遺址。博物館入口,須歷經一段向下斜伸的坡道,象徵走入考古發掘的地下寶庫。
十三行文化距今約2000年至400年,根據出土文物研究發覺,此期間先後有三群不同的人,在此居住過;最早一批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圓山文化人」,其次是,約1800年前的「十三行文化人」,可能是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的祖先,最後一群人是清代中葉之後,渡海來台的漢人。
館內設有遺址出土的各項文物常設展、考古學習體驗室、特展聽等,並且介紹台灣其他文化遺蹟之詳情。展出的文物大約分為石器、陶器、鐵器、青銅、玉、玻璃、銀、金飾物等,還有生活起居及墓葬等方式之摩擬展出。尤其是,號稱鎮館之寶的「人面陶罐」,一定要好好仔細欣賞喔!
既然來到此地,除了隔壁的污水處理廠外,還有「陽光廣場」、「左岸公園」、「十三行文化公園」「渡船頭」等景點,都值得順道逛逛,甚至可以探訪人氣旺盛的廖添丁墓(關帝君廟),瞭解一下廖某,到底是義俠還是盜賊?若是義賊又是如何形成的。
近期熱門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