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 |
※ Email | |
※ 行動電話 | |
※ 生日 |
|
※ 我的身份別? | |
※ 肖像權使用同意 | |
空白行 |
「停課不停學習」主題演講 08月21日10:00-12:00
主題論壇|【數位平權:教育跟得上網路線嗎?】
在風風火火的半學期遠距後,那突破空間限制、挑戰教學方法的優點當然歷歷在目,但於此之外遠距的未及之處也一一浮現,那並非單純是數位平權政策下的硬體布建,而是作為「軟體」的遠距教育方法,該如何跟得上網路線?鞭長莫及處又該如何協力推動改進呢?
主持人:竹松社區大學-劉先翔教授
分享人:
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團隊-薛曉華區長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楊志彬秘書長
光合人文教育工作室-盧駿逸創辦人
立法委員王婉諭(教育及文化委員) |
今天,我想來點主題活動! |
|
空白行 |
實驗教育島|疫情下的煎熬與突破 相比起十二年國教的「遠距」源於政策的不得不,在實驗教育社群及個人型態的「遠距」,因多屬課綱外的非必須,相較於他者反而擁有更大的自由與探問,如同部分實驗教育社群,在疫情初期首先思考的並非學習延續性,而是如何藉由「遠距」來緩解因停課、居家辦公所造成的高密度相處張力,比起「停課不停學習」其思維更接近於「停課不停陪伴」。在支持系統建構完善後,緊接著便是遠距教學方法的開創,因授課模式多以小群體進行,在方法論的導入便擁有出人意表的彈性,一起來看看實驗教育的野性吧! |
08月21日(六) | 下午每一時段都同時會有三個場次的講座,請依照需求審慎選取噢!
|
08月22日(日) |
|
空白行 |
社區大學島|遠距教育現場甘苦談 以「甘、苦」為徑,邀請於教育、教養現場中苦苦掙扎的不同個體,分別從獨立教育工作者、體制內教師、學生、爸爸、媽媽、教育支持工作者切入,從經驗中著眼,試著去「看見」每個人所在乎及不被在乎的。其形式不限定以講座為主,讓不同帶領人以自己所善長(或舒適)的方式,去引發換位思考之可能。 |
08月21日(六) | 每一時段都有三個活動,報名時請注意時間規劃唷!
|
08月22日(日) |
|
空白行 |
十二年國教島|迸發而出的數位超能力 於過往觀念中,圍牆內的任何教育革新,通常都會被視為對古典教育學派的反動,因而在遠距教學的推廣中,難免會預設該圈子係最最難以突破之處,但從這次的轉換過程來看,因為源自於防疫政策的由上而下,讓全國體制內教育者都需調整自身以便因應教職需求,於焉「實體/虛擬」之銜接,在眨眼間就完成過度,如此流暢如同開關切換般,是圍牆內過往難以想像的。所有的前進都值得肯定,一同來欣賞學校的繁花盛開吧! |
08月21日(六) | 每一時段都有三個活動,報名時請注意時間規劃唷!
|
08月22日(日) |
|
團報資料 |
§ 請點此處填寫團體報名資料 |
總金額 | ***元 (依據人數計費:每人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