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領域的跨界合作,跨界程度 超越想像
7位老師邀你一起探索跨領域的文化資產
\講座流程/
13:30-14:00 講座報到/進場
14:00-17:00 講座/體驗/問答時間
17:00- 講座結束/賦歸
\活動場次及贈書活動/
注意事項:本報名表僅開放9月份場次,10、11月場次預計於活動前1個月開放報名。
凡於9至11月間,參加2場次以上者,即可獲贈「C&C-文保‧日常貳參事」或「老房子繪本書」一本。
★第一場|送你一把泥土
■ 日期|110年9月4日(六)-->延期至10月16日
■ 講者|王貞富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 教授
■ 地點|臺南-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1號)
■ 時間|13:30-14:00報到/進場,14:00-17:00講座及體驗時間
「這把泥土這把泥土 春雷打過野火燒過 杜鵑花層層飄落過~」
啊~知道費玉清〈送你一把泥土〉這首「老歌」的人,可能也會知道傳統建築「土埆厝」。但「土埆」是如何產生?泥土(當然一定要有水和陽光XD)可以讓植物生長、可以燒製陶器、竟然也是「土埆」的重要成份!
老祖先為什麼選擇【最最沒有營養成份】的泥土做土埆?
本講堂從一把泥土、一杯水、一個燒杯的小研究開始,在3小時「土石流」過程中,淺談「土埆」的材料、製程;延伸到土壤的材料特性與環境的關係,最後聊聊自然環境保育,土壤究竟為何跨足文保界?講堂中一一解答。
★第二場|解構考古遺址:考古遺址與遺物的3D數位典藏
■ 日期|110年9月11日(六)
■ 講者|蔡育林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葉長庚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助理研究員
■ 地點|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行政中心大樓(臺東縣台東市博物館路1號)
■ 時間|13:30-14:00報到/進場,14:00-17:00講座及體驗時間
3D掃描!有聽過,沒看過
目前許多考古研究與展覽廣泛的運用3D掃描建模與數位資料處理技術,以更奇幻的視野來呈現考古遺址與遺物豐富的文化內涵。然而,在山郊絕境,所見荒煙蔓草之間,過往考古學者以徒手測繪記錄考古遺址地形地貌,現今科技發達,調查人員又是是如何進行3D掃描記錄?博物館網站上可任意翻轉縮放觀察的考古遺物3D模型又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本次「課程」將帶您體驗考古調查研究人員建立地形地貌數值模型常用的3D技術方法、從考古發掘現場到博物館出土遺物的數位典藏過程、後續應用,還有……跨界範圍有點多、課程有點豐富、篇幅有點限縮、寫不完了,來現場體驗比較快啦!
本次「活動」將帶您體驗考古調查研究人員建立地形地貌數值模型常用的3D技術方法,以及從考古發掘現場到博物館出土遺物的數位典藏過程與後續應用。
★第三場|下午 我想來點 3D掃描體驗課程
■ 日期|110年9月25日(六)
■ 講者|陳俊宇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員
■ 地點|臺南-文資局文資保存研究中心(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1號)
■ 時間|13:30-14:00報到/進場,14:00-17:00講座及體驗時間
下午 我想來點...手持式3D掃描體驗
文化資產保存結合科技應用已是國際上的新趨勢,近年來,3D掃描建模在國際上被認為是推動文化資產保存最佳的工具之一,世界各國文化遺產管理、研究單位均積極運用這項技術協助保存維護等相關工作。
「文化資產局」從2015年開始針對重要文化資產,運用高精度3D掃描技術詳實記錄古蹟及歷史建築等文化資產現況。不僅可以取得建築物整體的精確尺寸,更可以充分保留內部構建的細節。因此,當未來需要進行管理維護、修復及在利用時時,便可以參考3D掃描的資料進行規劃。
透過本講座我們可以了解到什麼是3D掃描? 3D掃描如何跟文化資產的保存科學和修護技術結合?並透過實地的數位建模,了解「文化資產局」對於文化資產3D數位化流程。
\相關單位/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承辦單位|生命樹時創美學有限公司
\注意事項/
※因應COVID-19疫情,配合中央單位進行滾動式調整,講座時間內容以網路公告為主,主辦單位保有異動之權利。
※參與本次講座課程可登錄「公務人員研習時數」或「教師研習時數」,請於講座當日告知工作人員及提供相關資料,若需要教師研習時數者,請於本報名系統填寫報名,並於「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同步報名,才可登錄時數。
※如有相關活動內容、報名問題,請於上班時間(08:30-12:00,13:30-18:00)來電洽詢06-2503999承辦單位-生命樹時創美學有限公司。
近期熱門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