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裡的心理學2日線上課
在4週的【故事裡的心理學】系列結束之後,
榮格人文講堂、楓書坊文化出版社邀請到鄧惠文醫師,
為我們以榮格分析日本懸疑小說《惡人》中的善與惡
以及西方經典故事《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男孩追尋的真正寶藏為何。
◆講座內容◆
透過吉田修一的《惡人》我想探討慾望與主體之間的關係,以善惡作為放大的透鏡。
文本是一個原本良善的人設,在他人投來惡意的瞬間,犯下超乎想像的罪行。那個瞬間與其說他想要什麼,不如說他不想要什麼。
當主體認同良善,必須排除罪惡,但當罪惡無法排除、甚至浸潤了主體時,該怎麼辦?
主體擁有慾望,而慾望定義主體。失去自我的主體,還能欲求客體嗎?在無法欲求的寂寞中,無法照亮的陰影下,真偽交替,善惡反轉,竟然如此輕易⋯⋯
◆時間:3/26(週六)10:00-12:00
◆講者: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所碩士。
曾任台大醫院、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講師。於英國榮格分析心理學會、塔維史托克中心及伴侶關係研究中心、美國國際心理治療機構等,進修榮格分析、精神分析與婚姻治療。
著作:《媽媽變成鴨》、《我不想說對不起》、《婚內失戀》、《愛情非童話》、《不夠好也可以》、《有你,更能做自己》、《學習。在一起的幸福》、《直說無妨:非常關係2》、《別來無恙》、《非常關係》、《還想遇到我嗎》、《寂寞收據》、《寫給妳的愛情床邊故事》、《解開愛情的鈕扣》。
◆主持人: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故事裡的心理學》作者
【第二場:《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一個西方經典故事的榮格分析】
◆講座內容◆
延續著《故事裡的心理學》的篇章,成長的路上還有什麼是我們應該關注卻持續忽略的?
在《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這篇顯然沒有母親的故事裡,為何男孩的追尋能夠打動這麼多現代人?我想是因為男孩真正的寶藏不是黃金,而是他內在的父親。
這是一個父親持續缺席的時代,既要堅毅如沙漠,又要是一位能夠啟蒙孩子的煉金術士。
榮格曾經有過這樣一位無意識裡的父親,這樣的父親能夠同時教會我們意義與愛嗎?邀請您一起藉由這則故事擦拭內在蒙塵的水晶。
◆時間:3/27(週日)10:00-12:00
◆講者:鐘穎
「愛智者書窩」版主、《故事裡的心理學》、《傳說裡的心理學》作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輔系/歷史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輔所諮商碩士
諮商心理師
雙寶爸。困頓於生死,未脫於輪迴。沉浸在書本與思考裡,以追求真知與開悟為目標。對世上的學問都敞開心胸,在粉專「愛智者書窩」裡漸次介紹跟人類靈魂有關的所有學問。座右銘是「理解黑暗,心存光明」,著有:《故事裡的心理學》、《傳說裡的心理學》,翻譯作品《榮格心理學辭典》(即將於7月上市)
◆主持人:雲夢大澤/「出版魯蛇碎碎念」版主
【軟體】
Zoom(人數上限:500人)
如果你還沒有下載 Zoom會議 APP,請先自行下載,並花些時間熟悉它的操作頁面。
Zoom 下載連結:https://zoomnow.net/zntw_zoom_download.php?showType=ALL
【費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