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博物館
化腐朽為神奇-塑膠的煉金術教育推廣活動-入校推廣
活動簡章
塑膠已經成為現代人日常難分難捨的一部分,方便、輕巧、甚至耐高溫耐酸鹼,而且似乎成本低廉,因此我們往往不會把塑膠聯想成珍貴的物質,常常成為一次性使用的犧牲品,海廢中有八成比例都是塑膠製品,而多數的海洋生物體內也開始面臨誤食塑膠或受困漁具的威脅。
然而塑膠並非必要之惡,它的優點像是多彩性與韌性,都能塑造成我們想要的物品或創作,我們需要意識到的是廉價的消費習慣可能造成生態的衝擊。若我們視塑膠如同珠寶一般恆久耀眼,用珍惜且不濫用的心態去觀看這個媒材,善用而不擅用,也許能在講求便利性下也兼顧環境的永續。
l 指導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l 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環保局
l 承辦單位: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l 協辦單位:不垃圾場、海邊的接力賽
【教育推廣活動】
「塑膠再生的魔法」入校推廣
蘭陽博物館於9/22-11/29間展出化腐朽為神奇-塑膠的煉金術主題展,邀請不垃圾場講師進入縣內中小學推廣。課程內容強從家裡的垃圾桶開始溯源,垃圾去了哪裡?進到回收場或掩埋場後就沒問題了嗎?但是為什麼宜蘭的海岸、生活的環境還是一大堆垃圾?我們不喜歡浪費,更不喜歡髒亂,那麼沒有廢棄物的世界有可能發生嗎?塑膠升級再造流程除了資源回收我們還可以做什麼?一起來重新認識塑膠,讓它們重獲新生!
l 參加對象:宜蘭縣內國小中高年級學童,以學校班級為單位報名
l 活動日期:10/3(星期一)-10/7(星期五) ,共20節課
l 活動地點:學校室內空間(可容納30-60人)
l 報名日期:以報名優先順序安排,即日起開放報名至額滿為止
l 活動費用:免費(講師費、材料費由環保局環教基金補助)
l 聯絡人:羅育如 yrlo@mail.e-land.gov.tw;03-9779700#208
l 課程內容與進行方式:
由蘭陽博物館及不垃圾場講師到校授課,每套課程共分兩個部分:
1. 第一堂簡報課需要所有報名班級一起上課
2. 第二堂為闖關或體驗活動,各班級分開上課,第一部分課程結束後才進行各別班級的第二部分課程,恕無法更動順序或單獨申請。
詳細內容說明如下:
課程主題 | 上課年級 | 時間 | 課程說明 |
塑膠再生的魔法 | 3-6年級 | 第一部分(40分鐘) | 透過簡報瞭解生活中的塑膠和難解的海廢問題 |
第二部分(40分鐘) | 藉由遊戲跑關形式,瞭解塑膠的煉金術過程,同時使用再生塑膠盆器,完成多肉植物盆栽的種植 |
l 申請規則:
時間以一整天為單位,礙於能提供的場次有限,請每所學校每種課程最多以申請一個整天為上限,申請整天最多可安排6個班級。(第一節6個班一起上第一部分,之後六節課各安排每班上第二部份課程)。
l 教學設備需求
教學設備需求 |
1、第一部分課程需具備可同時容納所有申請課程班級學生,且具備電腦、擴音及投影設備的教室空間。 2、第二部分需在可進行闖關活動且不受天候及其他課程影響的空間(例如禮堂、多功能教室、體育館或風雨操場),且該時段請避免有其他課程同時進行,以免課程相互干擾。 3、兩個部分的課程進行地點最好為同一個場地或者相臨,勿距離過遠。 4、長桌6張(佈關用)。 |
l 報名時間及重要事項
1. 自即日起至9/21或額滿為止,申請方式採線上報名(https://www.beclass.com/rid=2748bf163202dd6023c6),本館將於報名截止日後5個工作日內與學校老師確認,並於「蘭陽博物館粉絲團」公告錄取學校名單。若學校未接到通知,請主動來電洽詢:9779700分機208羅小姐。
2. 請以學校為單位報名(不接受單一班級申請,申請人統整報名班級一起申請)。
3. 審核報名條件將考量(1)報名先後順序、(2)上、下午交通路程時間可及性、(3)各校錄取之班級數而定。
4. 因應COVID-19疫情發展,本活動將配合中央疫情政策及宜蘭縣政府規定辦理,若有取消或變更活動形式,將盡速通知各報名單位。
l 其他事項
1.【肖像權使用說明】參與本活動即代表同意主辦單位於活動進行中拍攝個人影像、影片紀錄,可於電子、平面等媒體,進行後續宣傳及成果報告等非營利用途之使用。
2.為了解本課程之學習效益,請學校教師協助填寫課程調查問卷及發送學生學習單。
近期熱門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