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序 Stevenson(1913)的一首童詩——〈小船去何方〉("Where Go the Boats?")描述:「我已經在這條河流上放上小船,……船在漂流,……它經過溪谷,流下山崗,河水向下流,百餘公里長。總有一天,小孩會在某個地方撿拾它,帶它到岸上。」我在1996年為了備課所需,放上寫作本書的小船,在生完老二坐月子期間,忍受婆婆的叨念不好好休養,於1999年完成《身心障礙者行為問題處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印送)。之後的兩年,陸續增修,於2001年正式出版本書的前身《身心障礙者行為問題處理——正向行為支持取向》,它是我出版的第一本特殊教育書籍,從此我選擇了一條足跡較少的寫作旅程,也開啟了我完全不同的人生。
之後,從2001至2009年期間,國外PBS的文獻愈來愈豐富,甚至有專刊探討它,從個人,擴展至教室本位和全校PBS;還有發展家庭中心的PBS;以及因應融合教育的推展,探討如何與一般同儕合作,介入特殊需求學生的行為問題,而臺灣PBS的研究也日益增加。內心強烈的聲音告訴自己:「累積這9年間的閱讀和省思所得,該訴諸文字了吧?」我的好友以質疑的語氣問我:「寫完一本書,也沒有升等的壓力了,好歹休息一下吧!臺灣書很少再版,即使有,也只是小修,你幹嘛這麼辛苦,再版可以讓你賺更多的版稅嗎?」我回應道:「今天不做,我怎麼知道明天我在不在?想寫之時,把握當下;寫完之時,學習放下(銷路、毀譽等)。更何況名利有盡,智慧無窮。」因此,我於2009年完成改版更名後的《身心障礙者正向行為支持》,本書和前版書的最大差異處在於,增加PBS的發展與意涵;功能分析方法、功能評量的議題和未來發展;如何促成處理人員間的團隊合作,與身心障礙者(people with disabilities)之家庭、同儕合作實施PBS;PBS的研究與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