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螢夏夜.品茗趣
一、 計畫目標或活動宗旨
本計畫舉辦藉由倡導生態教育、森林保育活動,將全民環保觀念由個人擴至大眾,進而創造更健康、自然的生活環境。計畫中以寓教於樂方式設計體驗活動,強調環境生態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認識生物間彼此的互動關係,了解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關係,建立整體生態共存共榮的世界觀和價值信念,藉以達成呼籲全民關懷生態宣導及行動的重要性。
二、 活動目的:
從有機茶園的經螢角度介紹,兩者生態環境之關係,從瞭解螢火蟲生活出發,探索其他昆蟲的生活行為,藉由讓民眾參觀有機茶園,實地茶園中觀察昆蟲要活下去的最基本的行為,推展到各種動物進行覓食、運動、避敵、棲息、築巢、求偶、生殖、棲地適應等活動都與生態環境密不可分,並參觀有機茶生產與製作,到夜間的螢火蟲觀察,藉此啟發興趣及敏感度,建立正確的環境概念和知識。在一連串的活動進行中,引導省思螢火蟲一直是環境生態的指標物種,對環境敏感度是相當高的,但為何能在茶園中看到螢火蟲的身影呢?從螢火蟲產生興趣及欣賞,培養欣賞大自然生物之美與生物多樣性,學習尊重並愛護環境中的各類生物,並配合鹿谷茶鄉在地產業之旅的各項解說系統,進一步推廣有機農業與生態保育的觀念,達到兼顧自然保育及推廣在地文化、產業之雙重目標,培養生態保育與環境保護的觀念並寫下觀察心得與心得回饋,並承諾環境可從自身生活改變起。
三、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
四、 實施地點: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鳳凰自然教育園區(南投縣鹿谷鄉鳳凰村仁義路1號)」
五、 活動對象:對戶外活動有興趣之大眾或親子(未滿2足歲者免費)
六、 活動人數:
單日:每梯40人,額滿為止,每梯次如未達30人,將取消該梯活動。
七、 實施日期、地點及費用:
日期 | 實施地點 | 費用 | 備註 |
112年4月15日 | 鳳凰自然教育園區 | 550元/人 | 南投縣鹿谷鄉鳳凰村仁義路1號 |
112年4月22日 | 鳳凰自然教育園區 | 550元/人 | 南投縣鹿谷鄉鳳凰村仁義路1號 |
六、報名方式:網路報名 ,正取者請於報名後3日內繳費即完成報名手續。
七、繳費請以劃撥或轉帳方式繳費,匯款資料如下:
繳費方式:
(一) 郵局臨櫃劃撥:請至郵局填寫劃撥單→填入帳號20089698、戶名: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繳費金額及繳款人資訊(費用在999元以下,請加15元手續費,費用1,000元以上請加20元手續費,請一併填入劃撥金額;例如:1人參加×費用550+15元手續費=565元或3人參加×550元+20元手續費=1,670元)。
(二) 郵局帳號轉郵局劃撥帳戶:請選擇郵局轉郵局劃撥帳號,並輸入「20089698」,轉帳金額(參加人數×550元)。
(三) 銀行轉帳方式:選擇中華郵政700,帳號700001020089698,轉帳金額(參加人數×550元),繳費後即完成報名手續。
備註:請將劃撥收據,傳真(049-2660433)或E-mail:lheiya@gmail.com,或來電告知活動承辦人及電話:049-2642181轉171劉小姐或林小姐。洽俾利對帳。
² 活動退費需知
1.活動日之15天(含)前申請退費,按所繳報名費退還70%。
2.活動日之8~14天(含)前申請退費,按所繳報名費退還50%。
3.活動日之2~7天(含)前申請退費,按所繳報名費退還30%。
4.活動日前1天及活動當日申請退費,恕不退費。
◆一天行程:預計活動課程內容
日期 | 預定4月15、22日 | ||
時間 | 主題 | 內容 | 備註 |
14:10~14:20 | 報到 | ★鳳凰自然教育園區 (南投縣鹿谷鄉鳳凰村 仁義路1號) | |
14:30~15:20 | 有機茶園 | 友善茶園與慣行茶園說明與實地參觀: 為何使用友善環境耕作方式?友善與慣行農法對環境之影響。 | |
15:30~16:30 | 火金姑茶品茗 | 茶從哪裡來?為何使用友善環境耕作方式?喝茶原來也可以這麼健康與時尚,為自己泡壺好茶。 | 南投縣竹山鎮竹山茶道協會 |
16:40~17:30 | 螢火蟲生態介紹及與環境之關係 | 透過投影片簡介螢火蟲一生、棲地及在地種類,讓民眾瞭解到棲地環境維護之重要,並藉此引導學員了解友善環境的作業方式除可保護環境外亦可保障自身健康。(課程目標:發展環境概念知識及環境價值觀) | 本處同仁或外聘講師 |
17:40~18:50 | 晚餐時間 | 品嚐風味晚餐 |
|
18:50~20:00 | 螢火蟲戶外導覽及實地觀察 | 體驗螢火蟲所組成的星光大道,藉由實地賞螢方式,讓民眾與螢火蟲作近距離之接觸,在降低光害、噪音及不捕捉等原則執行下,啟發民眾對萬物生命生存之尊重,並從中傳達保護棲地就是保護生命的不二法則。 | 分二組進行戶外觀察 |
20:00~20:20 | 心得分享及回饋建議 | 每一個人的成長養成的不同,看待事物及理解方式也有所不同,透過心得的分享、回饋建議,達到互相學習並理解。 |
|
近期熱門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