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一)期末走讀系列~萬華
艋舺/老街/美食
●剝皮寮
剝皮寮聚落成形於清代早期,橫跨清代、日治、民國三個時代,混合了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與人文風貌,成為一條具歷史代表性,又足以代表艋舺特色的市街。自民國98年開放以來,受到各界關注,透過藝文展覽、教育活動及影視協拍等方式,持續推廣藝術文化教育及文化資產。
●康定路與廣州街口
剝皮寮聚落成形於清代早期,至今已有兩百多年,鄰近的康定路和廣州街交會口一帶的路段,因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集散地,而通稱「土炭市」。當時曾是非常繁榮的街道,擁有不少精緻的洋房,充滿特色的街道與都市紋理非常的迷人。現今康定路與廣州街口一帶商家林立,串連起龍山寺與新富市場、東山水街市場,為萬華熱鬧的街道之一。
●川業肉圓
1910年創立的新竹肉圓,為傳承四代的百年老店,曾在廟宇及萬華戲院前擺攤,也在龍山商場設置攤販,最後在廣州街上開立店面,老闆堅持使用最好的食材,給予客人最飽足的享受,是陪伴艋舺度過無數次歷史更迭仍然屹立不搖的好滋味。
●東三水市場
東三水街市場雖為傳統市場,販賣著各式生鮮及日用品,卻沒有傳統市場令人懼怕的潮濕腥臭,在過去可是艋舺貴婦走跳的所在。2017年經由臺北市政府、設計工作室與家居品牌的合作改造下,空間色彩變得更加明亮舒適,讓經營了半百歲月的老攤販增添了文創氣息,變成適合親子、觀光的友善市場。
●新富町文化市場
新富市場原是建造於西元1935年的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新富町文化市場於2006年指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馬蹄形的主建物為其獨有特色。經修復後,目前作為展演活動及複合式餐飲等空間使用。市場內另設有市場史脈絡常設展,供民眾認識古蹟文史歷程。
●龍城號
位於剝皮寮對面的龍城號有一個顯眼的黃色招牌,是萬華人眼中的雞湯名店,第一代的麵店老闆洪大目1896年挑著扁擔沿街賣麵謀生,那時候一邊扛著鍋爐,另一邊著高湯,到了第二代老闆洪進財接手後取名為「進財切仔麵」;第三代洪火木接手後與龍城號結為親家開始賣補湯品項,是目前已經傳承至第四代百年老店。
☆路線:捷運龍山寺站(1號出口)➙龍山寺➙青草巷(歷史建築)➙三六圓仔店➙艋舺戲台➙福州元祖胡椒餅➙三水食品➙新富町文化市場➙東三水市場➙川業肉圓➙龍城號(午餐)➙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剝皮寮➙太和餅舖➙淞品土雞專賣店→捷運龍山寺站
集合地點~捷運龍山寺站(1號出口)
集合時間~09:30
費用:保險$50元(集合當天收)
注意事項:
1、自備4號電池*2顆(無線導覽機使用)、耳機也可自備3.5mm插頭
2、防滑健走鞋、雨具、環保購物袋。
![]() |